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17 14:39:07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反思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反思1

早上上课的时候讲到了攀登地球之巅的时候,给学生一个问题:看看本文那些内容打动了你?

昨天我已经布置了这道课前预习,但学生完成的都不怎么样,大部分学生都是说从文章里看出了文章里的人物具有怎么样的品质,或者很空洞地说很感动很佩服云云,我的批语是,这些事情和你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没有把文章里的道理和我们行动结合起来,那样的文章的阅读效用是很低的,因此上课的时候我注意往这方面引导。

在学生按照预习答案的模式回答完毕,我总要问,这件事为什么会打动你呢?学生就开始结合自己的经验做了回答,比如,他感觉到自己在吃苦耐劳方面不如他们,或者说感到社会上存在很多和这些人身上品质不相容的地方。我回答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身上这些优点难以像这些英雄们体现得那么充分,我们没办法一下子像这些英雄一样,但是我们可以争取身上有更多他们的优点,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些文章的意义之所在。对于社会上还存在许多丑恶也正是由于这些美好的品质的衬托,我们才有对美好的品质的向往。

当然,也有一个学生认为他没什么感觉,我不担心这些问题,我最担心的是学生不说,我让他起来说说看为什么没什么感觉,学生站起来说了一会儿就把自己原来的观点给忘了,开始维护起课本里的观点。也就是说,他也不得不同意这些看法是正确的。同时,我还补充,并不是所有的人同意一个人要高尚就说明了本身对高尚有追求,有许多同学可能希望别人都高尚,自己低劣一点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还有一些人可能希望别人像奥茨像刘连满那样勇于自我牺牲来保护自己,不让自己牺牲,许多学生笑起来了,默认了他们心里其实是这样的想法。

对于队友在登山队冲刺顶峰的时候留下精疲力竭的刘连满,有个学生也说,他很不同意,因为这几个人一起商量之后一致同意把刘连满留下,他们三个人去攀登冲刺,对刘连满来说是不公平的,我问,那应该怎么样?学生说,不能说“三个人一致同意”,要说“只好”把刘连满留下来,学生笑起来了,说这还不是一个样,不过我明白,这个学生的意思是刘连满的留下不应该是他们三个人一致同意而不征求刘连满的意见,这其实是一个很深的问题,可能当时也征得刘连满的同意,但是由于作者局限于当时的想法,个人应该无条件服从集体的决议,所以,觉得个人的想法不是很重要,不写也罢。但由于时代不同,学生理解上就存在代沟了。其他的学生就起来反驳这样做的唯一性,这个学生也稀里糊涂的明白了。

我思考为什么学生无法表达出来?是语言问题吗?我觉得应该是思想问题,学生可能不知道用什么观点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吧,至少说平常没有深入一点思考这些问题。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反思2

纵观我此次教学,有如下几点不如人意:

1、课堂限制过多,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一次在八班教学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展示,不限内容,不限形式,结果乱哄哄一片,展示内容毫无章程,不过十五分钟左右,学生已无话可说(当时本是下午上课,学生也昏昏欲睡,课堂也受一些影响)。第二次上课,根据课堂情况,我将展示内容调整为分版块展示,我抛出问题,由学生解答,提问中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课堂上却呈现出沉闷的状况,完全成了老师主导的一场戏,过多的框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活动,问答式让学生放不开手脚,如同一个个提线木偶一般进行着拙笨的演出。反思我的教学中,课堂限制过多,似乎仍沿袭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师问生答,由师主导了整个课堂,做一些重复劳动,毫无效率,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展示形式单一,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如何以形式多样的展示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一超四有效模式成败的关键,而本节课中依然存在展示形式单一的问题。整堂课基本就是每组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其他人只是充当观众看客的角色,思想游离于教学之外。究其原因还在于没有提高学生展示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过少,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同时教学环节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今后自己在设计教学时还得更多的精研教材,琢磨教法,完善教学环节。

3、课堂缺失了语文味,教师语言不简洁。

本节课中我只抓住人物的精神分析,没有深入地品读语句,且课堂读得很少,缺少语文味。语文课的中的是语言文字的欣赏和学习,我应就文本细读,抓住关键词和尝试朗读使学生仔细领会言语内在精细之处,细细品味积累文学作品的语言。同时课堂上老师说的太多,啰嗦的言语令课堂失色,语言太随意,这些本就是一个语文老师最大的忌讳,必须重视,平时多锤炼语言。

听了同事们的真知灼见后,我反思一超四有效的教学有如下地方进行改进:

一、解放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一个舞台,他将还你一份精彩。 “一超四有效”模式正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超前学习时,老师在给出具体学习指导后就应学会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我们总过度担心学生不会学,怕他们学习的不充分,总是越俎代庖,预设种种框架反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做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我的课堂我做主”,从学生的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是他已知的,那些是他不明白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的原有状况作为自己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学生遇到阅读障碍的时候或者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再及时地加以引导,激励学生去认知、去探究、去思考。我们教师只需要做一根小小的火柴,去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让学生自己照亮自己,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放开束缚,为学生创造施展身手的.环境。

我们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预设的内容太多,学生生成的东西不多,有时还为了老师的预设,牺牲了学生的生成,这很明显有些本末倒置了。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和展示自我的空间。就像石老师说的,不妨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对于超前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就由学生来讲。我觉得师生角色的相互转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值得一试。同时设置“质疑台”,让学生说疑惑提难点,比一比谁有一双火眼金睛,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看一看谁是智多星,最能帮同学解惑答疑。还可以进行“风采展示”背佳作赏美文等等活动,这样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动力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三、深化方法指导,活泼有序地进行展示活动。

我们要交给学生的不能是“鱼”,而要是“渔”。道理虽然简单,做好却不容易。就象我今天的课堂只是按照事先设计的来进行,课堂上唱主角的依然是教师自己,学生在这节课上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也没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想让学生课堂展示活泼有序、精彩纷呈,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养成。超前学习中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所学情况,必须保障超前学习的有效,才能为展示奠定基础。对于大家都会的完全可以不讲,可以有所侧重的进行展示,不必面面俱到。

展示时一步步培养,先要求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言,会什么说什么;再继续要求简单的(如字词解释、作者介绍等)由每组的3、4号发言,有难度的可由1、2号发言;更进一步要求遇到同一问题如有类似或相反的看法时应主动争辩,有理有据;再有可以说自己读到的类似的文章或书籍,进行佳作推荐。质疑时可以是有疑而问或是有意质疑(把自己的发现提给大家,共同思考)。这个培养是需要一定过程的,可以预期其艰难和曲折,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阳光灿烂的一天。当然我的思考还很粗浅,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四、由单兵作战到团队合作。

师常问“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个问题”,不自觉的将学生框定在个人实力的展示上,而我们提倡的小组合作效果似乎不明显。为使学生的超前学习落到实处,同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一超四有效模式实践初期,我们就提出“捆绑式” 的评价方法。在实践课堂上也应体现出小组交流的成果,不要只流于形式。换种说法“哪一组来谈谈看法”,从“哪个人”到“哪一组”,看似两个字的差别实际是思想的变化。换种问法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汇聚众人智慧,成就学生。

请每组在回答问题时先加上一句“我们组的意见是”,先从形式上要求,久而久之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如有不同看法可以互相补充说明,鼓励不同见解,提倡创意性思考,“我们组有两种/三种看法,分别请他们说明。”

五、坚持语文教学的根本

不论那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验都必须坚守语文的根本,即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千万莫让形式架空了语文味,听说读写,感知品悟,写作提升必不可少。老师一定要精心备课,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争取堂堂是精品,课课可而观摩。

总而言之,一超四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完善任重而道远,眼前关键是要把大问题分解成许多小问题,一个一个地深入地去分析,然后去解决它们。我们坚持不断地反思研究实践,努力成就心中的那份教育梦。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反思3

第一次在片活动中开课,有责任有压力更要有付出。但经历这个过程后,真的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让自己学到了很多平时的教学中学不到的东西。在得知开课后,先用许多时间钻研了教材,查阅资料,备好课,做好课件。自以为准备得比较充分了,考虑也比较全面了。但第一次试教下来,同事提出了很多意见。听着同事的真知灼见,我只有连连点头的份,有“如梦初醒”的感受。第一次磨课,给我如下启示。

1、过渡要自然教学过程中从上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时,教师要设置承上启下的语句,让学生有自然而然的感受,没有突兀、跳跃的波动,使学生听讲更专注。但我的整堂课节奏很快,缺少一些必要的过渡,给人硬碰硬的感觉,板块与板块之间很生硬。宋校长也帮我指明了道路:要预设学生的回答,抓住学生的回答自然过渡。用这个方法,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1)由珠穆朗玛峰图片引到对珠峰的介绍;

(2)由课题中的“地球之巅”指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也叫“埃非勒士峰”,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从而引出英国人的话;

(3)从英国人的话引出登山的困难。通过针对性的过渡,在评课时,有老师评价我的课教学过程很流畅,老师问题的铺设自然。

2、语文味第一次上课时,我只抓住人物的精神分析,没有深入地品读语句,缺少语文味。第二次上课时,我注意了文本细读,抓住关键词和尝试朗读使学生仔细领会言语内在精细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

3、语言要简洁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这个道理我也知道,但在平时的课上,不知不觉中自己讲得很多。陈老师告诉我“自己的话要少,越少越好”,我也特意地注意了,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只是稍加归纳,绝不要重复,少一些哆嗦的话。但第二次课上下来,自己的话还不够简洁,以后要重视起来了。第二次上课后,从听课老师的点评中深受启发。

4、创新设计 “创新”这个词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教学也同样如此。如何多角度地解读文本,读出自己的东西,有新的体会,新的理会,新的方法,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的课很传统,缺少新意,缺少亮点。

5、浅文深教如何抓好一个切入点,围绕一个重点深挖进去,如何由表及里,由浅显的内容深挖下去,让学生了解更深一点。

6、预设与生成我们的课堂上,老师预设的内容太多,学生生成的东西不多,还常常为了老师的预设,牺牲了学生的生成。 …… 如何教好书是个大问题,但关键是要把大问题分解成许多小问题,一个一个地深入地去分析,然后去解决它们。这要靠长期的思考、实践。希望我能从一节课中去深挖一些东西,让自己的专业成长更快!最后,对备课组的同事和评课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