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此处隐藏18413个字……>一、口算铺垫,引入新课。
师:在今天上课的一开始,请同学们来看黑板上这几道题,直接口算哪些题你会算?(22×3= 14×2= 14×10= 31×10= 14×12= )第一题会算吗?(生:会)等于多少?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分别等于多少?第五题会算吗?(生回答)有的同学说会,有的同学说不会,没有全班通过我们给他打个问号。
师:同学们来看,我们会做的这些题都是些什么题啊?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会做的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再来观察我们不会做的题又有什么特点?
师:不会做的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同学们!你瞧,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我们会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来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得计算。
师:这就是咱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到了哪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并列式14×12=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估算14乘12。
师:同学们你能估算一下王老师大约买了多少本吗?你是怎么想的?(找2个学生说)
师:刚才我们估算出了12套书大约有多少本,那12套书到底有多少本呢?以前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还学过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你能不能根据这些,求出14乘12的准确积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把12分成10和2)
(二)点子图演示分法和算法。
师:我们把每一本书都看作是一个小圆点,就出现了这样的点子图,如果把你的想法在点子图上来表示出来,(课件演示)就是把12套书分成了10套和2套,10套是14×10=140(点子图上画括号),2套是14×2=28,140+28=168。看来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他刚才是把12分成了10和2,那12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呢?(生口答)
(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师:你们会像董老师这样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你们的分法和算的结果吗?那就请大家拿出一张这样的点子图,在点子图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好开始!
(四)展示学生点子图作品。
师:请你来说一说。
(课件同步展示)
生1:把12分成5和7。
生2:把12分成4和8。(师引导学生说出把12分成3个4)
生3:把12分成10和2。
师:不管大家用的'是哪一种算法,董老师发现我们都是先把两位数分成了两个一位数或者是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同学们真了不起!都能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五)比较三种分法。
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几个同学的作品,你认为哪种分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又简便,又好算?(课件展示三种分法图)
生回答把12分成10和2最简便(课件变大出现12分成10和2的点子图)
(六)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一种口算的过程,那我们能不能利用竖式来计算呢?
学生自己尝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找出带0的竖式和不带0的竖式
(七)指名板演竖式并回顾计算过程。
(1)学生展示自己竖式过程。
1生:(展示带0的)说计算过程(让学生手指大屏幕解说)
2生:(不带0的)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同时问每一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2)比较一下这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不写0
(3)再次回顾不带0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每一层积是谁和谁的积,是几套数的本书。强调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4)检查自己的竖式,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
(八)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请大家完成学习卡上的第一大题,看谁算的仔细。
(指名黑板板演)
四、巩固练习。
第一题:看谁算的仔细。
第二题: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收获了这么多?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下请大家完成书47页第2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5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方法,会用乘法、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熟练正确地口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学生阅读教材41页至59页,回顾本单元学的内容。
2.同桌互相交流。
3.汇报:本单元学的内容。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并归纳,板书如下: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
笔算: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解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第1题。
(1)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学生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2)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在书上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并选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最后师小结。
三、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第2题解决问题。
读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得知道哪些条件呢?先讨论再回答。
如何列式?计算结果呢?
独立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交流。
最后全班汇报交流,交流时说出自己的笔算过程。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交流中再次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三第4、5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4.练习十三第6题。
(1)指导学生收集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2)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在多种形式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四、归纳总结
说一说学完这单元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