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爬山虎的脚》教案1《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最后一组课文教学的重点讲读课文,本组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
通观三年级语文教学整体训练进程,是在理解字词和句子的基础上过渡到段的教学,最后达到段的训练过关,也就是说能读懂句子,从意思上联成句群,知道哪几个句子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所谓给自然段分层次),能给自然段概括大意或写出小标题,归纳段落大意,再从读懂一段话的基础上写好一段话,为四年级的阅读和作文打好基础。
第七册共有七组课文、七个读写训练项目,而第七组(最后一组)才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爬山虎的脚》是指导学生读懂一段话、写好一个片断的一篇范文,教好这篇课文不但对“读懂一段话,写好片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四年级七、八两册语文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教学思想——强化单元教学重点,狠抓训练项目过关
本文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进而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写好一段话。
二、教学设想
(一)抓“题眼”导入课文,展示重点。
提问:
1. 本课课题哪一个是在重点词(板书:脚)
2. 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
提示学生注意每个自然段开头或结尾的句子,使学生掌握找自然段大意或综合段意的最基本方法。如第三段结尾句“这就是爬山虎的脚”,总结性概括这一段的大意,第四、五自然段开头句子“爬山虎的脚……”提示了这二段的所要学的内容。
(二)精读重点段,抓训练项目过关。
第三自然段提问:
1. 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2.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挂图,引图理解)
板书:形态
颜色
……像……
3. 为什么用“六、七”根
4.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谁还能用另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第四自然段提问:
1.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指名上台前作演示)
板书:触着墙变成爬住
直弯曲
把……拉一把
使……紧贴
2. “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谁能学一学蛟龙爪子的样子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 这段话中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段落大意
4. 谁还能用另一句话概括大意,或作小标题。
第五自然段提问:
1.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会怎样
板书:没触着墙萎
2. “萎”是什么意思
“连痕迹也没有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 触着墙的又怎样
板书:变相当牢固
4. 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更具体地说明“相当牢固”,把两句话对比朗读看有什么不同(展开讨论)。
①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爬在墙上相当牢固。
②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爬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休想”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谁能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5. 这个自然段写了哪几层意思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第一层:写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的就萎了。
第二层:写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6. 爬山虎的脚和墙有什么关系
概括大意: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爬得牢固,没触着墙就萎。
小结:三、四、五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三)调动自读能力,通过朗读、填空解决课文非重点部分。
1. 提问:课文除了写“脚”,还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 通过多种形式感情朗读,让学生获得美感,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3. 通过改变形式填空,进一步理解课文填空练习。
爬山虎的叶子好看得很,刚长出来颜色是,长大变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一顺儿,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
4. 这段话主要内容是说什么
爬山虎的叶子好看得很。
5. 还可以怎么说
四、回归整体,深入理解全篇课文,进一步体会重点段与全文的关系。
1. 分段、归纳大意。(略)
2. 练习、观察、说话、写作。(略)
通过读、观察、说、写,最后达到单元训练项目(读、写)整体过关。
《爬山虎的脚》教案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
(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
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
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
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 ……此处隐藏20941个字……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还算可以:
1、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完成爬山虎的脚的绘画工作,并且培养了他们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画爬山虎的脚时,学生能够真正的动手去画,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2、课文在写爬山虎的脚的时候,前后用了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开始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后来又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我把这两个比喻句提出来,让学生体会爬山虎的脚在生长过程中是有变化的,且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比喻句用得准确,恰当。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植物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进行段式训练,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写的作品给大家展示,共同进步。
当然,我觉得以下几点不足:
1、首先是在两分钟训练时,并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使学生读词的声音很小,在刚上课时,我检测学生对于字词的掌握情况,发现个别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好字的读音,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读准字音作为重点内容,对于个别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根据我听课之后的想法,我认为在画图的时候进行小组合作能够画出准确、恰当的爬山虎的脚来。既可以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又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互帮互助完成任务的快乐感,在这一点上需要向其他老师学习。
3、有部分知识点讲的不是很清楚,学生不容易理解,例如:在讲到“一脚一脚”是否可以替换成“一步一步”时,并没有给学生讲出来,这个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由于教学经验积累尚有许多不足,教学中,我还不能对重点词进行比较的讲解。
4、根据其他老师的评价,让我认识到了,要结合自己的想法去讲,别人的课件不是自己的想法,备课不充分导致没用的话语比较多,让学生的兴趣降低。
5、在分析课文时,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并没有讲出来,虽然我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人深入的为学生讲解。那就是: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写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还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虽然课上我提出这个问题,但是我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导致学生不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改正以上的不足,多听课,积累教学经验。
6、在上课的时候对个别学生关注的不够,对于这方面的能力要在平时的教学时多注意。
《爬山虎的脚》教案15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与墙的关系。
2.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那么今天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爬山虎的脚。
二、明确学习任务,交代学习方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打算从哪几方面去了解爬山虎的脚【3个方面,(1)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2)它是如何爬的;(3)它与墙的关系。】
出示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由老师引导完成,第二部分由同学之间讨论完成,第三部分由同学自学完成,学习方法十分简单,找出关键句用﹏﹏画出来,再找出关键词用▲▲标出来。
三、导学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关键句子,读一读。
2.请在这3个关键句中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用这些关键词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1)脚的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2)脚的形状:枝状、细丝。
①细丝是什么样的呢?全班齐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谁见过蜗牛的触角?(蜗牛的触角很细,而且头上还有小圆点。)
②屏幕显示: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脚的细丝的对比图。瞧,爬山虎的脚的细丝与蜗牛的触角都非常细,而且头上还有小圆点,所以在这儿作者的比喻用的非常准确。
全班齐读比喻句,好好体悟。
③脚的颜色:嫩红色。
3.小结:同学们一块儿把这三个关键句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特点。
4.用电脑演示验证一下大家刚才读对了没有。
5.再读本段,注意读出脚的可爱来。
四、讨论完成第四段
1.组成4人学习小组,也用刚才找关键句的办法学习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2.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关键句、词: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3.全班齐读关键句。
4.学生观看电脑演示。
师解说,引导学生了解向上爬的过程。
5.小练习:把关键词空出,请学生填空。
6.刚才我们讲的是一个脚怎么爬,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1)组成4人小组讨论。
(2)请学生上台表演。
小结:爬山虎的脚不像动物的脚交替爬行,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五、自学完成第五段
1.学生自由读,找出关键词.句提示:从触着与没触着入手。
2.请一位同学上台把两个关键词写到板书中。(萎.牢固)全班齐读关键句。
3.请一生朗读,你打算怎么读?(萎了读的轻些,表示生命的完结,牢固读得强烈些,展示顽强的生命力。)
4.个别读.齐读感悟。
5.小结:你们瞧,爬山虎的根扎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观赏这一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录像展示)
六、整合提升,紧扣单元阅读训练要点
1.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是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2.让学生找出体现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多读几遍,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七、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老师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八、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写迁移:认真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仿照课文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抓住特点写一篇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