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4-03-01 11:29:00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2

一、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通过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按洋思课改模式上课,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75班与176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刚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

1、“与同学们谈地理”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3、地球的运动

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4、地图

学习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5、大洲和大洋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动眼读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6、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7、天气与气候

重点内容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报

8、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学生不仅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根据数据画气温曲线图。并且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通过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来反映。

10、世界的气候

从与天 ……此处隐藏15195个字……>

第17—18周复习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2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一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反馈测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习,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巩固练习,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习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习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3

生: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联系实际:

一、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课件展示)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1

师: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值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

生:负值表示人口减少,0表示人口不增不减。

师过渡:世界上各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那人口分布又是什么情况呢?

(板书)世界人口分布

二、世界人口分布

师:请同学们阅读67页活动1,思考: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人口分布的疏密?用公式怎么表示?

生: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人/平方千米)

联系实际:计算抚顺、沈阳的人口密度

(课件展示)

地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人

(20xx年)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生:抚顺人口密度是199(人/平方千米)

生:沈阳人口密度是537(人/平方千米)

师总结过渡:我们身边抚顺沈阳的人口分布不同,那么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我们需要利用世界人口分布图来观察。

师:读图要循序渐进,根据“读图三部曲”(观图—知地—求理),观图—熟悉图例,明确图意;知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求理—探究分布规律,理解成因。请同学们根据图例,找出人口分布四大稠密区和四大稀疏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为人口稠密区;小于1人为稀疏区),并分析这样分布和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生: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是人口稠密区。

生:极地地区,北非地区,南美洲北部人口稀疏。

生: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好,是人口稠密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气候潮湿的雨林地区,人口稀少。

师生总结: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而“高、干、冷、湿”地区人口稀少。

(课件展示)极地,沙漠,高原,雨林图片

过渡: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分布不均产生了很多人口问题。

(板书)人口问题

  三、人口问题

师:请同学们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根据合作提示,分组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谈谈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

2、谈谈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原因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课件展示)

合作提示:

1、各组自主选择探究题目

2、先通过阅读教材或学案资料,提取信息,形成自己观点

3、组内交流各自观点,互相补充。

4、组长收集整理组员观点,以恰当的表现形式全班交流(画漫画、情景剧、举例子等)

(附本部分学案)

(参照教材P67———P70)

1、结合所见所感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