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15 21:18:08
【精华】说课稿集合4篇

【精华】说课稿集合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设计理念:】

一、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梳理知识点。

复习过程中,老师不是一味地向学生出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机械地回答,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的内容及要求自己去整理,可同位合作,也可小组间交流,也可自己独立完成,通过比一比,赛一赛,说一说,议一议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让知识植入学生的脑海之中。如复习比和比例的区别,师出示表格,基本上涵盖了比和比例相关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此表中的内容,对本单元的知识也就了然于心了。同时表格的形式,也使繁碎的内容变得整齐,有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二、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相连,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此部分知识大多数问题都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出其影子,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的过程,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重要性,在学生了解生活,运用数学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89—9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活动吗?今天我们一起举行一个比赛活动,你们愿意参加吗?

二、展开活动,自主复习

1、师:今天的活动我们有个主题,出示:比和比例。为了在这次活动中玩出水平,赛出成绩,我们各小组都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在提问和被提问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们有信心夺取冠军吗?

2、请各小组自我介绍。

3、师:希望各小组成员正如你们组的名字一样能赛出水平、赛出成绩、赛出风格。

4、老师宣布:比赛现在开始。多媒体出示比赛规则,请一位同学宣读。

第一回合的比赛:

A、回收各小组的问题,再由各小组长抽签决定要回答的题目。

B 、小组讨论5分钟。

C、各组轮流答题。答对得5分,答错可以给本组其它成员一次补答的机会,如果补答正确可得5分,如果答错则由其它小组的成员补答,答对得5分。

5、学生活动开始。

(1)小组长抽签。

(2)小组讨论交流,做好答题的准备。(5分钟的准备时间)

(3)开始答题。

A、抽到"比和比例的意义"的小组先作答,其他小组成员当裁判。

师用课件出示问题:

比和比例的意义

请答题:

1、说说比和比例的意义,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2、举例说明: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3、举例说明: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题时,请一位同学充当记分员,每答对一道题就把笑脸帖到该小组的小旗上面,老师边板书,答题完毕由这位同学宣布成绩。)

B、抽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小组接着作答。

师用课件出示问题: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请答题:

1、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请举例说明。

3、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C、抽到"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小组接着作答。

师用课件出示问题:

恭喜,你们组抽到的研究主题是: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和化简比

请答题:

1、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最简单的整数比?

3、举例说明: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第二回合的比赛:

做题决定胜负,做对者为本小组得10分。,做错的不加分。

1.求比值

0.24:0.6 6:2/3

2.化简比

1.25:2.5 4/5:3/5

3、解比例

X:3/4=12:1/8

6、教师小结:今天的比赛第* *小组团结协作,发挥出色,比其他小组略胜一筹,荣获冠军,老师为你们祝贺!但老师觉得另外三组不甘示弱,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同样值得老师喝彩!你们这样的讨论和竞争,让老师和你们大家一起对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认识更有条理,印象也更深刻了。

【设计意图:适当的总结和鼓励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了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赏识的话语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能用你们刚才复习的知识来解决它们吗?

1、如果A×3=B×5,那么A∶B=( )∶( )

如果a:4= 3:12,那么a=( )2、讲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

有一对夫妇种了几亩庄稼,看着日渐成熟的庄稼他们很欣慰。可是他们发现庄稼生病了,他们诊断之后到商店去买农药。他们不识字,销售员告诉他们农药稀释按1:500来调试。他们回家后赶紧干起来,喷洒完农药后才放心,可没有几天他们发现庄稼都死 ……此处隐藏954个字……安排的一种新的统计量的学习。众数是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内容,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新知识。他在统计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材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让学生统计班上部分同学的龋齿情况,发现龋齿颗数是“1”颗的最多,从而抽象出众数的概念,再通过“试一试”、“议一议”加深学生对众数意义的理解,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众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基本情况。

二、说学生

众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的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已经能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和统计图、表的观察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另外,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这些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众数的意义的理解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数学的活动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并理解众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所以,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启发、指导学生进行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课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让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众数的实际意义。

3、认识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以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与概率”部分的要求,拟定的具体目标。第一个是本课的认知目标,第二个则是体现数学思考的能力目标,第三个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方面来思考的。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等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培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

只有知道什么是众数,学生才能理解众数的实际意义。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数学的活动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

这节课的教学准备:学生用的练习题单、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活动中理解,联系生活理解众数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学习新知

本环节设计了为同学们介绍9月20日我国的“爱牙日”为话题,引出学生的非常熟悉的本班部分学生龋齿情况的统计,让学生感受所学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兴趣。然后分三个层次来进行例题的教学:

1、众数的意义的理解

让学生在经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后,对统计图表进行观

察、分析,发现在龋齿数据中颗数1出现的次数最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众数。然后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一组数据,再发现这一组龋齿数据中,1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就把1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众数的意义的理解。并结合情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这里的众数1是反映了这部分同学龋齿颗数的普遍情况。让学生感受众数的实际意义。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

2、掌握求众数的方法

学生理解了众数的意义之后,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对众数意义的理解,尝试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也就是教材中“试一试”的内容。在学生完成之后追问学生“为什么你认为众数是3呢?”学生会说:“因为在这组数据中,3出现的次数最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众数的意义的理解。然后教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众数的呢?”学生回答、交流自己的方法,可能有观察法、数的方法、统计的方法等等。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掌握求众数的一般方法。整个环节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认识一组数中有2个众数的情况

在生掌握了求众数的方法后,教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也就是完成教材中“议一议”的内容。学生在独立完成时就会遇到一组数中有2个众数的情况。这样,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这组数的众数到底该是“3”还是“5”?为什么刚才出现的每一组数据的众数都是1个,而这一组数据的众数却有2个呢?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让学生明白:众数是在一组数局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一组数的众数有时是1个,有时也可能有2个。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众数的意义的理解。

(二)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因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众数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对众数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安排了3个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活动情景,如:在本班一组学生50米跑的成绩、本班同学的年龄、穿鞋的尺码等现实情景中找众数。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理解众数的意义和找众数的方法,更主要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众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感受众数所具有的整体水平和集中趋势的强弱,感受众数的生活化。

在对众数实际意义的理解方面,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首先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教学生说众数的实际意义,也就是例1;其次是教师引导学生说众数的实际意义,也就是本班一组学生50米跑成绩的众数的实际意义的感受。最后,由学生自己来说众数的意义,也就是后面安排的本班同学的年龄、穿鞋的尺码等现实情景中找众数。这样由“扶”------“半扶”------“放”,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热爱数学情感在教师引导中逐渐得到培养。

(三)感受众数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强弱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充分感受了众数的实际意义之后,教师还创设了一个统计大家希望在下周星期一至五哪一天看电影的一个情景,让学生分大组进行统计,找到自己这个大组的意见的众数。然后,请两个组的同学来进行介绍自己组统计的结果,再将两个组的统计图进行比较,发现众数的代表性有强弱之分,其中一个组同学的意见更加集中,他们这一个组的众数更能代表大家的集中意见。从而让学生感受众数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强弱。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众数

试一试:2,3,3,0,4,3,2,3的众数是()

议一议:2,4,3,3,5,3,5,4,3,5,6,5的众数是()

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两组找众数的练习板书出来。这两组数的众数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这两种不同情况。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精华】说课稿集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