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4-04-17 19:05:06
【精华】生物说课稿3篇

【精华】生物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是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内容为: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等知识点。在学习该知识点前,已经学习了血液的循环的相关知识,该知识点主要是呼吸系统的组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除。对学生理解血液循环、呼吸作用以及后面的其他循环系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肺通气”这一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比较难理解。通过自身体验和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部分,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气体交换的原理,即气体的扩散作用。我通过喷洒香水引导学生分析气体交换的方向,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说教学目标

1、解释呼吸运动实现肺通气的原因。

2、通过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展示肺的换气和组织里气体交换过程的图片,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在实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渗透安全自救知识的教育,树立健康生活理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难点: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五、说教法学法

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答、讨论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人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引出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呼吸系统是本节课深入研究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并增加学生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性。

2、新课展开

第一部分:呼吸运动和肺通气。先明确“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知识,组织学生自己感受一下吸气和呼气胸腔的变化并进行简单的总结,再通过呼吸运动模型的演示实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下问题:(1)模型1中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说明骨和骨骼的运动会引起胸腔容积发生怎样的变化?(2)模型2中的膈顶下降引起肺容积变化的事实,分析说明肺容积发生变化的原因。讨论结束后师生总结得出:(1)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容积增大。(2)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纵径加长,使胸廓容积增大。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肺通气的视频,并引导学生结合呼吸运动联系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由于这一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我将辅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第二部分: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气体交换。引导学生思考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什么变化?从而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首先,多媒体展示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的视频,提出问题:①肺泡内气体交换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②血液是怎样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我将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在此过程,我会巡视走动,给予学生点拨指导,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当学生讨论结束,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分享讨论结果。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通过气体扩散实现气体交换的;氧气的运输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新知,突出教学重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巩固提高:

我将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剧烈运动后呼吸频率和脉搏都会加快呢?,组织学生运用本节内容进行相关的解释说明。既是知识的巩固和迁移的过程,又让学生体会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

4、小结作业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针对初中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生物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中的第四节。本章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基础上,先讲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再讲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让学生知道了生物体有多细胞的动物体和植物体以后,告诉学生生物体也有单细胞的,它们没有复杂的结构层次,是否与多细胞生物体一样,能够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呢?因此,第四节以典型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为代表,具体介绍了单细胞生物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也有较复杂的结构,能够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然而本节课由于没有办法安排实验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单细胞生物,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观察、探究、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二、教学目标

1、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

难点: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四、教学方法

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形式,运用多媒体播放丰富的视频和图片。整个课堂设计以“生物梦语”情景引入,暗示并肯定学生喜欢学习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并设法探索解决自已的问题,体现新课标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

五、教学程序

1、多媒体播放视频1《单细胞生物》,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看完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汇报:从视频中能够获取到什么信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顺势引入学习主题《单细胞生物》。

2、多媒体播放视频2《眼虫》,要求学生带着思考去观看:人体的细胞如果离开人体就很难存活,眼虫也是一个细胞,它为什么就能够独立生活呢?引导学生向迈向第一个知识目标——单细胞生物是怎样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

接着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眼虫是单细胞生物,请指出它能够进行独立生活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自由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后得出较为全面的认识。

再接着展示几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相关资料,揭示它们的奥秘,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精神。

3、多媒体播放视频3《草履虫》,完了再播放3个flash动画,补充展示草履虫的结构、收集管和伸缩泡以及消化食物的过程。草履虫也是单细胞生物,要求学生看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指出草履虫能够进行独立生活的结构及其功能。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等方式,在发给他们的白纸上用黑色和蓝色的笔,表示出眼虫或草履虫能够进行独立生活的结构及其功能(可以2选1)。

5、多媒体播放视频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展示多几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继续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相关资料,揭示它们的奥秘,接着进行小组探究学习,然后汇报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方面。

6、最后进行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完毕后展示第4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品,并进行民主投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生物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同化作用的主要方面,是整个生物界最基本的有机物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光合作用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环境等问题关系十分密切。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目标的依据:

任何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必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唤起学生对品德、知识、能力、审美等内在教育的需求。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及科学家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真理;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学习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懂得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1、知识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探究,了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方法;

(2)理解光合作用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3)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4)掌握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其原理的应用;

(5)通过验证实验学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2)运用化学知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德育目标

(1)结合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及实验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2)通过生物结构与功能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关联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观点教育。

(3)明确光合作用意义,增强爱护植被、关心农林业发展的意识,充分体验生命科学的价值。

(三)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1)光合作用过程,因为这是理解光合作用反应式和意义的基础。

(2)光合作用的意义,因为它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难点:(1)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因为科学研究能力是一种较高的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光合作用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因为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一系列理化反应组成的复杂过程,而学生所学的理化知识是有限的,因此高中内容只是过程梗概,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二、教材处理:

光合作用这节课分三课时学习

学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少参与科学研究,不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围绕“目的”设计实验是一种科研能力,是培养创fg造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需要。所以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在处理上主要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又刚刚学完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这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在处理上注重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将教学内容组合为:(1)光合作用的物质和结构基础;(2)光合作用的全过程;(3)光合作用的意义;(4)光合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使知识系统化层次化。

第三课时学生自主实验验证光合作用色素种类和颜色。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看、动嘴说,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课堂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第一课时的“设计实验”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问题→假设→预期→实验→结果→结论)。第二课时采用自学讨论结合的方法、直观法。设计科学直观的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图解,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设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表,帮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三课时采用实验法。(2)学法:通过光合作用发现简史,学习探究研究实验的基本思路:“问题→假设→实验→结论”;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学习,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两阶段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体会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光合作用与世界面临的粮食、能源、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密切关系;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色素吸收光谱等基本知识。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将设计实验以图、文两种形式再现出来。

(2) 多媒体课件展示色素吸收光谱。

(3) 多媒体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以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弥补了图解静止不动的缺陷

《【精华】生物说课稿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