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17 21:18:10
关于说课稿汇总9篇

关于说课稿汇总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二、语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介绍他人的句型:

(1) whoˊshe ?

(2) this is…, i think.(3) is this your…

2、学习认读单词:grandfather , grandmother, father, mother, aunt

语言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②、根据图片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

③、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干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自由参与和创新,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四、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问候语,了解英语国家中介绍他人的方式并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

1、介绍他人的句型 is this your ……

2、对情境进行模仿,创新。

我主要通过感知新教材——设置——灵活运用这三个主要步骤来突破教材重难点的。在教学开始让学生以旧带新引入新知,通过对教材的了解感知新任务,并在教师用鲨鱼儿歌,头饰、图片、录像等多种媒介的感官刺激下实现对知识的体验和实践最后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实现能力的发展。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事先用表示家庭成员名称的单词命名,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单词和句型练习中使用了家人的照片,在表演中带上饰演家人的头饰,在加生活化的录音为学生设置了真实而有效的场景激发了想说的愿望也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法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分别采用了师评、组评、自评为主要方式,课上师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我把本课教学模式设置为

激趣设境——语言交流——人格发展

下面说一下教具的安排和使用

依据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了鲨鱼儿歌、照片、头饰、录音、竞赛板、贴画、小礼物等媒体设计教学,学习则利用自制的组标、头饰、家庭照等媒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今天我选定的课题是幼儿园大班语言《七彩世界》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育活动《调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经历了小班、中班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而且更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怎么来的?……

通过《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就可以让幼儿知道: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是调皮的七彩光娃娃从天空来到地上“玩”出来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游戏起来更有趣。本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题,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充分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续编过程中,地点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才开始萌芽,极易引起思维上的逻辑混乱。

三、活动准备

为了给幼儿展示优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充分的表达和练习,我们作了以下准备:

(一)硬件准备

1.彩图:苹果、香蕉、彩虹、太阳、沙滩、大海等

2.卡纸做的:七彩光宝宝

(二)知识准备

课前必须丰富幼儿有关光与色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加以提取和整理。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使主题活动得到深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本次活动幼儿采用讨论法、尝试法来理解故事,欣赏故事,创编故事。通过幼儿互补学习,师幼合作来表现主题。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漂亮的色彩宝宝.他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以下吧!

2.演示法(欣赏作品)

教师逐一出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宝宝

让幼儿辨认.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后提问: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红、橙、 ……此处隐藏11234个字……性认识,但在固有的知识结构中,还存在不少缺陷,也即为我们所说的前概念,比如:

1.对于固体能产生相应的摩擦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而对液体、气体存在摩擦缺乏认识,没有“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的这一观念。

2.对于摩擦,不少同学有“摩擦对我们生活生产是有害的” “如果没有摩擦该多好啊”等错误想法。

3.学生对于增大或减小摩擦的知识不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比较零散和片面,存在“添加润滑油就是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变得光滑”、“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等错误观念。

其次,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上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了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思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抽象性,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能力上的储备。但是本节课内容相对较为复杂,要求学生从生活经验升华为理论知识,然后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的概括、抽象、发散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例举大量的来自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出摩擦力的概念,创设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和活动抓住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自主构建知识。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课标中的相关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事例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会产生摩擦力。能深刻理解摩擦力概念,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具体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会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解决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科学、辨证的观点来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能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和保持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重难点

在这些目标的基础上,我也结合了新课程指导意见给出的一些建议,确定以下两点为本节课的重点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教案《摩擦的利与弊说课稿》。

其中,由于二力平衡的知识学生没有正式学习,因此探究实验摩擦力的测量所以我把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列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思路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使重难点得以突破,本节课我打算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引导学生例举生活中大量的摩擦力的例子,让学生积极思考从一开始就参与到课堂中,然后在这些摩擦力的基础上寻找到摩擦力的共同特点:即相互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的相对运动的力。然后通过一个探究实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得出结论: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最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例举和分析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按照教材编排顺序,体现了教材内在的逻辑,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举——归纳——得出科学概念——拓展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最后应用于实际,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即我们所说的STS。

当然,过多的讨论和探究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还需要通过及时的总结分析和评价来把握课堂的节奏和氛围。那么具体而言,我是这样来安排教学过程的:

六、教学过程

首先,我在课前将两本科学书一页一页地插在一起,悬赏大力士将两本书分开。

通过这样一个吸引眼球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追问:为什么难以将两本书分开?学生就很快的从现象进入本质,同时也为切入本节课的主题摩擦力服务。

第一环节:

请学生思考和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表明摩擦力的存在?这种来源于生活体验的问题较为简单,适合于全体学生,我也有意识的请平时不太活跃的同学来回答,体现了新课标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然后我将话锋一转,提出质疑:同学们举的例子都是固体之间的摩擦,那么气体和液体是否也能对物体产生摩擦呢?

在同学们举例的基础上,我展示最近的一则新闻:德国发射的卫星即将坠毁,很多人因此担心卫星碎片会击中自己,请学生来解释这样的担心是否多余。

至此,学生已形成了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观念,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能产生摩擦力。实现了我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并且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即所用,学习科学的兴趣得到持续的激发。

第二环节

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即将手掌在桌面上滑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再做第二个简单的活动:手掌在桌面上想动却没有动起来的情况下,是否有摩擦?由此活动分析产生摩擦力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能够得出:相互接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能产生摩擦力。

接着,我用板刷代替手掌进行一个演示:刷子在桌面上滑行时观察刷毛的方向,由此学生得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至此,第二个环节结束,通过两个小活动,学生从一般现象中自主概括出了摩擦力的概念。通过自主的建构概念,对概念的内涵外延也将理解的更为深刻。

第三环节

在第二环节得出摩擦力的概念的基础上,请学生从力的三要素的角度分析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然后立刻设疑力的三要素中我们还缺乏力的大小的认识,因此自然引入第三环节的学习:即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学生提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等等。然后展示给学生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毛巾、砝码。由于在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学生并没有学习过二力平衡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先提供给学生信息,匀速拉动木块时,拉力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当然,在此也可以为下一节课二力平衡的学习埋下伏笔,为什么?以激发学生学习下一节课的兴趣。在学生知道了了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后开始小组讨论逐一验证猜想设计实验,小组代表发言时,教师要追问,在这个设计中,探究的目的是什么?应控制哪些条件一致,哪个因素发生改变。这样的追问在每一个汇报中都要进行,这样的强化是为了让学生深刻掌握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的重要性,也是其他探究实验设计的原则,当然从应试的角度来说也是必要的。经过设计和实验,学生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与其他因素无关。

通过探究实验,实现了我的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且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来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第四环节

在第三环节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展示生活中引导学生带着结论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哪些需要增大哪些需要减小,如何增大如何减小。让学生带着已学知识分析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理论又回到现实,实验我的情感目标。

七、检测反馈

至于如何来检测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我依据我设定的三维目标来选择客观题和主观题来考察学生。同时,布置给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则小短文:一个没有摩擦的世界,这样在有趣的任务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关于说课稿汇总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