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17 21:18:11
说课稿集合九篇

说课稿集合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中第四大节第二课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是一节实践探究课,主要目的是亲历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熟知的圆的周长、面积,弧长、扇形的面积和圆柱体的侧面积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又一与圆有关的计算公式,它不仅是几何中的基本计算,在生产生活领域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渗透了立体图形平面化的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转化思想;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另外,本节课通过“活动探究”、“实验—观察—猜想—证明”等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并且这一部分内容又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圆锥的特征,弄清圆锥侧面展开图中各元素与圆锥中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会推导、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锥侧面积的推导,体会空间图形平面化的数学方法;发展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精神。体现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知识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由于本节内容是对学生已有的圆锥侧面积知识的提高和完善,同时结合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要求,确定本课重点为:

1、圆锥展开图及面积公式的推导。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圆锥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像烟囱帽、蛋卷等,学生很容易识别,但要将这些实物图形抽象成圆锥,并根据要求进行计算,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规律,将本课难点确定为:

1、利用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圆锥侧面积展开图(扇形)中各元素与圆锥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我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水平,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梯度化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亲自尝试,接受问题的挑战,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采用探索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

学生都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精神力量,增强集体意识,所以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从活动中去观察、探索、归纳知识,沿着知识发生,发展的脉络,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产生对结论的感知,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

模型圆锥(每个学生做两个)。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把活动和练习抄在黑板上。

一、定向预习。

教师引入新课后,学生结合课本和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认真看书,独立思考,做好知识的储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探讨,寻找难点和疑点、合作点做好准备。

二、交流内化。

学生对独立预习过程中完成有困难或不会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采用我校课改中提出的“632”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让全体学生对本节的新知识进行第二次梳理,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深入学习小组进行点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

三、成果共享。

让学生将合作学习中成果与全体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对知识、对学习从听明白到想明白再到讲明白,培养学生展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自愿展示。

四、达标测评。

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等活动,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学生进行反馈,达到巩固的目的。

五、小结(学生小结,教师提示)

1、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2、圆锥的底面周长就是其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弧长.

3、圆锥的母线就是其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半径。

4、圆锥的侧面积公式:S 侧 =πrl

5、圆锥的全面积(或表面积):S全=πr2+πrl.

附:活动与练习题

活动一:观察、思考

结合课本,观察下图,认识圆锥各个部分名称。

1、圆锥有 个面,分别叫圆锥的 面和 面。

2、什么叫圆锥的母线长?圆锥的母线有几条?

3、什么叫圆锥的高?

4、圆锥的母线和高及底面半径组成一个什么三角形?

活动二:总结、归纳

利用具体模型,观察把一个圆锥沿母线剪开,我们可以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形。

1、 这个扇形的弧长与底面周长有什么关系?用等式表示。

2、 这个扇形的的半径与圆锥中那一条线段相等?用等式表示。

活动三:探究,找规律。

1,根据S 和扇形的弧长与底面周长的关系,试推导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2,根据S 扇形的的半径与圆锥母线的关系,推导圆锥的另一个侧面积计算公式。

3、想一想,圆锥全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试一试:

(1)已知一个圆锥的高为6cm,半径为8cm,则这个圆锥的母长为_ ……此处隐藏10785个字……环境中奉献着的人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难点: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钟情与胡杨的原因,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对像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着的人的歌颂。②探究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说教法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本课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精心编辑文字、图像、音乐等,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语文的良好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2、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一)创设情景,引入文眼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请孩子们猜猜: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关于胡杨,许多人留下了赞美的文字,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篇(揭示课题。师板书、,生齐读)此时出示胡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第一眼看到胡杨,给你的留下了什么印象?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这种方式引入,目的是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课题。

(二)紧扣文眼,整体感知

过渡:读读这篇赞美的文字,看看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

①生自主渡课文三遍(出示阅读要求)。

⑴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连贯、流利。

⑵同桌读(齐读,分段读),纠正字音,联系上下文交流新词的意思,说说每段的意思。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加和减”的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以及掌握了千以内笔算加法,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必要的铺垫。教材以学生自主尝试为主,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相互交流中,理解并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例题以学生们感兴趣的购买玩具为题材,以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知识提出数学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标准》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分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由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的制定: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的口算出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取创设情境,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通过观察,抽象出题目中所蕴藏的数学信息,由这些信息而产生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诱使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讨论比较,互动合作的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具吗?今天啊,有两个小朋友自己去买玩具了,可他们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数学知识不够,不知道付多少钱,你们能帮他吗?(板书课题)

这一段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让小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在言语上,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放开胆子,去尝试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还用两个小朋友购买东西产生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顺利的引入新课的教学。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你们能口算出小男孩该付多少钱给这位阿姨吗?怎么列式,同学们分组讨论,把想好的方法跟同学们好好的说一说。指名问答,互相交流。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只要方法正确、合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表扬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新课程要求算法多样化,算法的最优化。在这儿,让学生们互相讨论,比较出最优秀的口算方法,教师加以总结。

师:这位小妹妹该付多少钱呢?如何列式呢?师板书。你们还能口算出结果吗?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8=12,再算40+30=70,再算12+70=82。对每一位回答出答案的同学都要及时表扬。

3、对比分析,提高能力

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算一算、比一比。(“想想做做”第1、2题)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都那么好,现在我们小组间来个比赛,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好。

(2)、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想想做做”第4题)

(4)、估一估,算一算。(“想想做做”第5题)

(5)、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6、7题)

多媒出示第6题。

仔细看图,根据提出的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哪几条路?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在估计以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是怎么样想的,再算一算估计得对不对。

多媒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

小组交流,把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5、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说课稿集合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