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20 08:00:08
说课稿集合五篇

说课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分段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层层提问,让学生在问答中寻找答案,认真思考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热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三 、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其任务在于:通过教和学这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掌握学习方法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法:

教法:

1.读写结合法, 我利用读与写相通之处,让学生写爱心主语。

2. 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

3. 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师生互动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师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

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播放,让学生说说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国的春节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接着引入课题,让学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再次提醒学生 “给”是一个多音字,并分清“矛”与“予”。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从“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走进文本。

(二)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人?谁给你印象最深刻?

2、分段学习,体会人物情感。

(1)轻读1、2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2)抓住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品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同过哥哥姐姐和金吉娅的心情对比,通过研读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以及一系列的问题(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金吉娅给家人买到了礼物没有?买了什么?这么便宜的棒棒糖,妈妈生气了吗?)让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3)抓住重点句,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金吉娅的善良。

设计理念:先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的有关句子,并划起来。研读第一个重点句: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让学生想象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为什么那么想要洋娃娃,发挥学生想象及体会小女孩的愿望很强烈;研读第二个重点句: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什么都没有,从而使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一下子涌上心头,进一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再以“妈妈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是否确定帮助一个陌生女孩,再一次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同时激发学生们自己的爱心。然后让学生带着同情和决心再次读第四自然段,情感得到升华。

(4) 紧抓住重点句: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三)爱心奉献,情感升华。

1.师:八岁的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收到小女孩的洋娃娃会怎么想呢?

设计理念:发挥学生想象,替小女孩说几句话,为写作打基础,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感恩教育。

2.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了吧?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画心)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更加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3.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金吉娅这样善良的人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选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把你的爱心写下来,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的爱心主语,交给老师,老师一定把你们的爱心转达给他们。

……此处隐藏3114个字……次,让我们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创造出学生活动充分的学习局面,让我们探究如何形成细腻优美的课堂教学结构。

根据这短文细教的原则,我设计了“诵读——译读——演读——悟读——扩读” 使教学层次精细一点。在“诵读”中,把字音,朗读节奏教得细一点,在“译读”中把实词及重点句子翻译教得实一点,在“演读”中,使教学的角度丰美一点,在“悟读”中,把联系生活,领悟寓意教得深一点。

二、学法分析: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朗读法,将朗读进行到底,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以读为线索,构建七大板块,贯穿整个课堂。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梳理情节,在读中领悟寓意。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韵味,读出道理。并且以小老师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法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要贯穿新课程理念。教师的角色地位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本课内容不难,因此我决定拟用一课时,采用学导式教学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对难点的突破采用质疑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课前准备及导入——诵读课文,琅琅上口——译读课文,读懂故事——演读课文,读出韵味——悟读课文,明白寓意——拓展阅读《智子疑邻》——布置作业诵读感悟

1、 导入:

经常在同学们的作文里看到狗,有的同学甚至写到狗挺身护主,但是古时候却有一只狗,它却对着自己的主人大声吼叫,这是为什么呢?学完《杨布打狗》,你们就知道原因了。翻开课本29课。

设计意图:利用悬念导入,学生有一种疑问,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诵读课文,琅琅上口: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衣(yì)素衣(yī)”,“天雨(yù)”。在备课时,我发现录音朗读有一处停顿错误,于是在分析完节奏后,我让学生听录音朗读,看看我们分析的与录音朗读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设计意图:因为朱熹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求异,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为学生在发现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已经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

3.译读课文,读懂故事:在学生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然后尽量让小老师组织同学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

设计意图: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

4.演读课文,读出韵味: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让学生想像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让学生表演读,配上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如边读“天雨”,就用双手过头做遮雨之势。读到“将扑之”,应表现出气愤状,并手拿棍子要打狗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动作神态表情,读出味道。它有助于帮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直观地读懂故事。

5.悟读课文,明白寓意: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讨论“这只狗该打吗?”如果该打,那是因为狗只认衣衫,不识主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由此引导学生懂得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如果不该打,那是因为杨布白色衣服出行黑色衣服回来,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如果别人对你态度发生了变化,应先从自身出发分析原因,不能一味责怪别人。通过不同角度的辨析,学生很快明白了寓意,突破了教学难点。我在学生理解了寓意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见过杨布这样的人或这样的现象吗?

设计意图:因为语文课程是开放的,有活力的课程,它的开放要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我在“诵读——译读” 这环节请了两位小老师上台讲课,自主教学。这一新颖的形式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全班质疑,小老师解惑,这时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6.拓展

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与寓言相似得情况,加深对本文寓意的理解。

7.作业

(1)掌握重点字词。

(2)掌握本文的翻译。

(3)掌握本文的寓意。

说课稿 篇5

一、说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是围绕春天这一主题,我选择了在春天开放的蒲公英,设计了《蒲公英》这一折纸活动。突出了主题,同时让儿童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二、说目标:

1通过折纸这一活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在学习折痕对折的基础上折出蒲公英。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让儿童学习折痕和对折的基础上折出蒲公英。

难点是在折法3处,儿童精确折到三分之一处。

四、说准备:

根据本堂活动的设计需要,我准备了:

1绿色正方形蜡光纸

2幼师折出的蒲公英范例2朵

3油画棒,剪刀,双面胶

4歌曲《我是一只羊》的磁带。

五、说过程:

1、让儿童听故事“美羊羊哭了”,引出本堂课

本班的儿童对动画人物美羊羊非常的喜欢,孩子们得知美羊羊遇到的麻烦,我会愿意积极的帮助她,所以在第一个环节,我让孩子们为了帮助美羊羊学习折蒲公英,这样儿童们带着任务去学习折蒲公英会更加的有兴趣,同时也会更认真。

2、出示“蒲公英”的范例和示意图,和儿童一起学习怎么折出蒲公英。

孩子们喜欢动脑筋思考,这是他们的优点,所以我让儿童们一起来观察示意图,幼师适当的作一些提示和引导,和儿童一起看示意图,一起讨论怎么折。这样儿童在学会折蒲公英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3、儿童展示自己的作品

幼师播放歌曲“我是一只羊”,儿童将折好的蒲公英贴到主题墙“多彩的春天”上。

4、活动延伸

儿童可在区角活动中,多折一些蒲公英,把它们连起来做成漂亮的花环。

《说课稿集合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