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21 21:18:08
【精品】说课稿8篇

【精品】说课稿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故事中套着故事,是一篇学生爱读并能从中受到启发的好文章。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么一篇通俗易懂的课文通过自读并从中明理并不难,但学生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形势缺乏了解,所以借“螳螂捕蝉”的故事使学生与课文中的吴王一起恍然大悟,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有关要求,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禀”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4、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其中目标1、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4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

为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通过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并准备了春秋诸侯争霸图、螳螂捕蝉的画面以及文中的有关语段,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目的是优化本课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首先,板书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谈谈对螳螂、蝉的了解,并相机出示图片,随后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一个故事。随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课文内容,相机指导学生进一步读好有关段落随机板书:

准备攻楚 不听劝阻

讲述故事 劝说吴王

恍然大悟 打消念头

通过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帮助学生有效地梳理了课文层次。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再次对课文质疑,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的兴趣,并从中遴选出直指课文重点的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重点谈)

一、复习导入 再次感知

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并指名交流,使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二、研读课文 读中感悟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将组织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悟第一段,了解故事起因

在学生交流了课文内容之后,我顺势出示课文第一段,让学生读读想想然后交流从中知道了些什么?在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大臣们的顾虑,抓住“乘虚而入”“不堪设想”,借助春秋诸侯争霸图了解当时的形势,并通过引导学生模拟读吴王的话体会吴王的执迷不悟。

(二)研读2——11节,感悟故事寓意。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少年是怎样劝说吴王的”为题,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读读想想并在感受最深处写上一两句。读完以后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收获。

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畅谈各自收获,只要尊重对文本的理解即给予一定的肯定。其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少年给吴王讲述的“螳螂捕蝉”的故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蝉、螳螂、黄雀的内心活动,一方面借助媒体的直观演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隐伏着祸患”这一故事寓意。相机板书:

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身后隐患

(三)引读12节,明白其中道理

在学生对“螳螂捕蝉”的故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以后,我用引读的方式带学生进入课文最后一段,这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是揭示寓意的关键之处。为此,我及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精读并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先想想吴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并组织学生将所感所悟写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点拨、引导、深化,使学生的认识不断走向丰满。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而且丰富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也为阅读与学生的写作训练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联结点。

三、实践练习 积累深化

在本课的结尾阶段,我将布置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文中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画一个脸谱,并用一段文字加以介绍,以深化学生的认识,使他们的语言得到积累。

附板书:

螳螂捕蝉

(喝着露水)蝉

只顾眼前利益

(捕蝉) 螳螂 忽视身后隐患

(啄食螳螂) 黄雀

少年

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古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

(3)能抓住重点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包含的意义。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 ……此处隐藏8860个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制作艺术作品应适应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美工作品"送给小猫的鱼"正是贴近幼儿生活情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艺术品。在活动中,教师持一种宽容性的态度,允许幼儿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使幼儿的思想通过表述外露出来。如幼儿可以任意选择图形拼贴出不同形状的鱼并用不同色彩的装饰来表现不同的烧鱼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不足:设想和活动效果往往存在一些不和谐。首先,在活动开展中,我也发现了自己有许多疏忽的地方:首先小朋友完成第一次操作后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只有个别幼儿得到了表述的机会,这时有许多孩子都有些蠢蠢欲动,有讲述的愿望,如果这时我及时的、灵活的安排小朋友互相讲述,就可以满足幼儿讲述欲望,又不破坏原有设计意愿。其次,在提问和提出操作要求时,教师的语言应更加规范、简练、到位。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小结与反思,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分析

故事《小猴的出租车》讲述了一辆常见的出租车经过小猴的智慧劳动变成了能满足特殊乘客不同需求的神奇车辆。这一充满趣味性的题材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而故事的主角小猴急他人所需,能根据乘坐对象的不同特征改装车辆,又能主动关心他人,更是塑造了一个智慧的、充满爱心的形象,这些都蕴含了丰富的教育目标,再加上它又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使它的教育意义又增添了无限发展的空间。这个素材在中班教材上有,在大班教材中也有。但是,我想,各年龄段使用这个素材的目的肯定不一样,每一个年龄、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时机,如果活动目标不一样,那么所发挥的教育意义必定不同。新课改提出:素材点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是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一个帮手。教材应该服务于教育,而不是教育囿于教材。这给了我一个启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素材点,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充分挖掘素材点本身的教育意义,又可以创造性地赋予其其他的教育意义。如何透过不同的视角,挖掘老教材的教育价值赋予其新的内涵,如何以这一素材点为载体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是我抽到这个素材点之后重点思索的问题。针对科学活动尤其是数学活动始终游离在主题背景之外的普遍现象,结合自己的学科特长,我尝试突破教材上以语言、社会领域为主的常规设计框架,设计了以数学领域为主的科学活动《小猴的出租车》。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通过给小猴的出租车设计爱心车牌,了解数字排序的基本方法,积累关于车牌的相关经验,提高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感受互帮互助的快乐。在这些目标中,情感目标是素材点本身蕴含的教育意义,而知识、能力目标则是我基于幼儿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赋予此素材点的目标。

三、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幼儿经验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设计。本次活动,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以出租车为话题,以爱心为主线,通过猜猜出租车的图片、听听出租车的故事,设计出租车的车牌号等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经验。

第一个环节:猜猜出租车的图片。在这个环节,我采用了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引导幼儿通过所看到的部分图片加以分析、判断,然后进行猜测。分析、判断、猜测的过程就是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的过程,也是激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的过程。同时观察的重点从车牌的数字、字母、汉字逐步扩展到整体,对整个活动来说,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也为幼儿在后面的环节中对车牌的探索打下了基础,更为车牌的设计从关注数字开始到关注字母以及汉字给予了方法上的提示。

第二个环节:讲述故事《小猴的出租车》,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猴出租车的爱心意义。通过提问:你喜欢小猴的出租车吗?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小猴的出租车》的爱心意义,这是此素材本身蕴含的教育意义,也是我设计本次活动的基调。为了突出小猴急他人所需、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强化“爱心”教育,我在这个环节加入了一个细节设计:在小猴的出租车上加上车牌号:选择582三个数字,这三个数字不是信手拈来的,其寓意就是你帮我,我帮你,它传递的是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心。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幼儿解读这个爱心车牌号,既帮助幼儿理解小猴的爱心行为,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设计爱心车牌服务。

第三个环节:设计爱心车牌。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活动的重点是给三个数字进行排序组合,难点是了解、掌握数字排序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我遵循了操作体验在先、归纳提升在后的理念,幼儿是通过外部的动作来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体自身动作与数学知识的协调,让幼儿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知识,习得经验,内化知识也是《纲要》精神的体现。因此在操作环节我提供了数字卡片和空白车牌,让幼儿通过摆弄材料进行探索。同时设计“爱心车牌”情境的创设,将就事论事的摆弄材料变为手脑并用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差异,发现问题的速度有快有慢、认识的深度、广度也有不同,因此本环节中我还提出了分层的要求:假如你发现了更简单的方法,不用摆数字就能排列出不同的号码那就更好了。通过这样的引导尽可能地挑战幼儿的经验、能力。而在归纳提升环节,我预设了两种情况,假如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数字排序的基本方法,那就请幼儿来介绍经验,假如没有幼儿发现或者幼儿说不清说不透的话,则通过我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归纳整理,以此提升幼儿的经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便起到了一种“支架”的作用。“你们先看第一排的两个号码?第一个数字都是是几?后面的两个数字有什么不同?再看第二排的两个号码?第一个数字都是是几?后面的两个数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习得方法,为寻找结果中的孩子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支持,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互动思考的有效平台。

接下去的环节通过继续观看课件,比较小猴与小兔、企鹅车牌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既拓展幼儿关于车牌的经验,使幼儿了解完整的车牌除了由数字,还有字母和汉字组成,同时也启发幼儿设计更多的爱心车牌号的方法。

最后出示汽车图片和相应的汉字、字母、数字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到区域中去设计完成完整的爱心车牌号,这样的结尾并不是一个骗人的结局,而是体现了设计者对区域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之间关系的有效把握,我觉得区域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应互为前提,并适时转换。在主题活动展开时我们一般是先安排低结构的区域活动让幼儿积累前期经验、高结构的活动随后跟进,但有时也不排除高结构活动前置的情况。今天的活动,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没有完全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完整的车牌号还没完全设计好,习得的数字排序的方法没有再运用的机会。而且本次活动只是尝试了3个数字的排序,4个数字的排序难度会加大,结果会更多,给幼儿的挑战也就更多,因此把区域活动作为延伸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三、说活动反思。(活动之后补充)。

《【精品】说课稿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