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

时间:2024-03-01 11:28:02
城南旧事读后感集合15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集合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城南旧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南旧事读后感1

《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主要讲的是住在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的英子一家的故事。这本书以孩童纯真的视角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同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悲欢故事。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惠安馆”这个故事:惠安馆里有一个疯子——大姑娘秀贞,人们都不让自己的孩子跟她玩,所以她很孤独,而英子不顾家人的反对,真诚地走近她,和她成为好朋友,还帮她找到了她的亲生女儿妞儿。最后还把金镯子送给她们做盘缠,让她们一起去找妞儿的亲生父亲。

读完这本书,英子的善良深深地感动了我,同时也让我想到曾经看到过的另外一个关于善良的故事:1814年,一支考古队走进了“死亡之海”——撒哈拉沙漠。一路上,他们看到很多以前考古队员的尸体,队长杰夫叫队员们把尸体埋起来,并用树枝和石头做一个简单的墓碑。后来队员们抗议道:“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队长说道:“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行啊!难道你们就忍心看到他们横尸荒野吗?”队员们只好按照他说的去做。后来,这只考古队在沙漠里找到了古人的遗迹和足以震惊世界的文物。就在他们兴奋地返回时,突然刮起了持续的大沙暴,指南针失灵了,他们完全迷失了方向。危难之时,杰夫鼓舞大家说:“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最终,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搭建的墓碑,走出了撒哈拉沙漠。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他们说:“是善良,让我们战胜了‘死亡之海’。”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的底色,也是美好生活的基石。如果每个人都像英子和杰夫那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战争,不会有犯罪,不会有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互谅互让,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世界因此而变得美好。让我们永葆纯真,在成长的道路上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温暖别人,纯净自己。

城南旧事读后感2

童年是花蕾,开了便不再有!

成长的过程。成人和末成人之间,有个词叫童年。《城南旧事》就是描写童年的一本好书,一种成长的诉说。作者,就是那位慈祥和蔼的奶奶,这里说的是他的童年

要怎样看刚刚走出童年的我们呢?像云,是雨?我们的童年更像一种花,拥有像棒棒糖一样活泼的旋转花瓣,春天里的第一缕阳光中,与清风合唱,与绿叶伴舞。住在城南旧事里的小丫头英子,就是这朵花:跑过去看骆驼吃草,在门钉上勾散了头发,染指甲,捡皮球,整天无忧无虑。象昨天的我。捉一只蜗牛,把它装在塑料瓶里,放在窗前,透过阳光看它爬上爬下这是我的童年;玩着玩着,爷爷的栀子花开了,又有一只雀儿飞到了窗前,这是我的童年;姥姥的狗儿走丢了,我伤心,仙人掌长出新绿,我用手去触摸,痛着走开,这是我的童年。

不经历风雨,不能见阳光。成长总伴随着风雨与阳光,只有反复的变化才能有不一样。我深深知道,一切都不可能完美、。“疯子”秀贞带着妞儿远走了,送妞儿的表又戴到了英子的小手上,妈妈的金镯子也到了她的小手腕。小油鸡被杀了,一切仿佛全部回到起点,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两个泪涡,就这样淡出了生活,远离了生命。一切都应该忘记吗?我再也无法控制泪水,宋妈与兰姨娘的离去,爸爸生命的消逝,草地里那人的被捕,难道所有快乐的故事都要以离别作别?童年难道只能是一场伤心的童话?

停在窗台的雀儿飞走了,依稀看见,童年的花被风吹过,花瓣片片的堆积。欢乐过去了,那里有作者奶奶的童年,也有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还有一片海,经常还会一浪一浪的来到我的梦中。但触不可及。

城南旧事读后感3

《城南旧事》这本书讲述的是作家林海音从七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作者通过主人公英子的视角来描述她所看到的大人们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悲欢离合,同时也带着小英子的童真与天真。

看完本书,里面的人物形象让我记忆很深,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小英子了。当别人都不愿去与疯子秀贞讲话时,小英子却不像其他人一样看待惠安馆的疯子,与秀贞成为了朋友,还帮助她找到了妞儿。从这里能看出小英子的善良,乐于助人。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花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别人都说他是小偷,但在小英子的眼光下,陌生男子却是善良的,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为了供弟弟上学,他不得不去偷东西。但最后刑警还是抓走了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小英子聪明、善良、热心、天真的形象让我印象颇深。

除了英子,兰姨娘也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敢于抗争,敢于反kang封建礼教,是一位敢作敢为的新时代女性。最后经过小英子的帮忙,与进步青年德先叔在一起,获得了幸福。

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本小说是以儿童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揭示成人世界难以体察或忽略的生活景观,因为在儿童的眼光下,能够看到很多成人无法看到的地方。同时这本小说中处处都蕴含着一股淡淡的哀愁,其中还包含了作者对人生悲剧意蕴的感悟。

这里面的故事有温暖的、悲伤的,但都是难以忘怀的,并让人感悟颇深。

城南旧事读后感4

喜欢曹文轩先生的简朴优美,但更令我感动的,则是林海音女士在《城南旧事》中那自然超逸的文笔,以及那贯穿全文诗一般的话语,令我深深的叹服。那如同潺潺流水的轻灵与透澈,带着一股清新明朗的氛围,更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

《城南旧事》以一个小女孩英子的口吻,讲述了老北京时的四合院与邻里发生的种种事情及父亲的病故。可能是前面的语调太过活泼,致使我在阅读最后一章时,心中微微泛起了惆怅,那股淡淡的忧伤似乎把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句话是英子的父亲在病故的前一天对英子所讲的,然后,昨天还好好和英子说着话的爸爸,就在女儿参加小学毕业典礼时,突然地逝去了。当英子回到家后,听到了这个噩耗,却并没有像我意想中的痛苦和害怕,而是镇定的听完这个消息,勇敢的站了起来,扛下了这个家的重担。是啊,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相比之下,处于“温室”的我们,是否太悲哀了点?没有革命时期的激情,感受不到流血的无畏,体会不到花开的美丽······最重要的是,当困难来临时,我们只会一再的寻求庇护,毫无风度的叫苦连天!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英子一样,勇敢地扛起来呢?扛一扛。就过去了。我们为什么宁愿处于“温室”中,随波逐浪,渐渐丧失自我也不愿“打开门”,勇敢的走出去,与困难做搏斗、做抗争?我不明白。就算风雨过后没有彩虹,可是阳光终究会出来的。最后,我希望中华民族的儿女是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

城南旧事读后感5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快乐的、美好的,但年仅八岁的英子的童年却充满着各种的离 ……此处隐藏4023个字……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这首离别的歌谣在《城南旧事》中不时出现。

《城南旧事》读了后,感觉到有一种现实世界所缺少的东西——真善美。书的作者是林海音。林海音小时候的趣事,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令人陌生但并不久远的年代。这本书不但道尽了小孩子之间纯真的友谊,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穷苦,没钱的无奈,人与人之间各种离奇的琐事,还有封建制度的黑暗。

书中的”惠安馆“说是英子和秀贞及妞儿之间的故事,让人感动。小孩子的勇敢,小孩子的机智,让人回味无穷,同时又反思自我。

林海音的文章,还有那些蕴藏在书里而后经典图画,而那图画是一种典雅美的线条勾勒出来的黑白画。那种充满哲理的色彩,尽管只有两种颜色,却也体现了善恶美丑,酸甜苦辣,让人进入一种能从客观和当局者的角度来体会其中的精妙绝伦之美。图画和文字和交织,眼前看到的是像电影般活灵活现的画面。英子,一个奇特腼腆而且善良守则的人物性格被刻画出来了。

英子和妞儿的情分十分深,只不过遭到了棒打,那就是妞儿的不幸遭遇所带来的影响。后来母女重逢,但造化弄人,秀贞,这个妙龄清纯的良家女,也许是因为”错爱“落到了如此下场。

英子情感十分突出。她帮助妞儿母女重逢,还把妈妈的手镯给他们做盘缠,让他们逃离苦海。英子的品格,纯真可爱,没有杂糅东西,叫我感动。

《城南旧事》绝不是一本回忆录,它是名篇佳作,以它独物的特点,洗涤人的自私心,让人受到教育。我读林海音的书,的`确让人感受它的优美典雅,沉醉其中。

城南旧事读后感13

《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留给大家的一部经典之作。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小英子,也就是《城南旧事》里的主人公。她是台湾苗栗人,她五岁随父母从台湾来到北京城南居住。《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

《城南旧事》这本书分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和〈〈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五篇。在第一篇《惠安馆》里,那个常常站在惠安馆门口,梳着大辫子的女子秀贞,是故事里人见人说的“疯子”。但在英子眼里,秀贞却是她的朋友,她不仅仅认识了秀贞,还与一名叫妞儿的女孩成为了好朋友。

第二篇《我们去看海》写的是英子与一个小偷的约定。但始终没有实现。英子在他们家附近碰到了一个小偷,英子和他成了道义上的朋友,英子喜欢听他讲故事。英子对他说要分清海和天,所以他们约定要一齐去看海。在英子眼里这个小偷性情和善,但最后他还是被抓了。所以没有实现他们的约定。

《兰姨娘》讲的是兰姨娘敢于逃出旧家庭,勇于追求感情。最后与一个革命青年德先叔远走高飞,开始了新生活。

《驴打滚儿》讲的是英子家的保姆宋妈日夜思念她的儿妇,不明白他们过得怎样样。她把英子当成自我的孩子一样对待,以寄托自我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篇写的是小学毕业的英子,告别了童年,开始担负起生活的职责。这篇文章写出了英子失去父亲的悲伤,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通常一本书能够带我们感受快乐、悲伤、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也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就这本书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让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发生的事,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所以书籍能够带我们“穿越时空”,让我们了解以前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开阔我们的视野。

城南旧事读后感14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看了第一句词相信很多人就可以哼出那熟悉的旋律,虽然未必知道这是奥德维的名曲。歌名叫《送别》,但我更愿意叫它《骊歌》。同是李叔同填的词,不知道为什么和我们小时候唱的《送别》不同,但《城南旧事》的开头就是抱笙加竖琴的《骊歌》……

音乐是有穿透力的,一段插曲把"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点染开去,翻开一张发旧、珍贵而无法重拍的老照片。僻巷的驼铃、挑担剃头的情景,沿街的卖唱,井台的打水,小学生放学的画面,丝丝入扣,一路下来使人陷入无言的哀伤。影片寻着林海音的心里情绪,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勾画出淡淡的的并不面目狰狞的悲剧场景。黑沉沉、雾蒙蒙的城门楼下,缓缓前行的驼队,单调而复沓的街口的井槽,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在悲剧氛围中弥散着纤美的忧伤与诗意。

故事的终结,所有的人物都离小英子而去,包括父亲,英子也不再是小孩子。如同我们的成长一样,一再地失去东西,不管是朋友、玩伴、记忆、时间或亲人。原以为痛心不过如此!可是,当我漫步在林海音论坛上,看到88年她回国时大喊的那一声:"我的城墙呢!"不由得再次陪她心碎,陪她落泪。失去的痛仍然迷漫在我们这代人的心上……

永远不要因为一时的浅见做美的破坏者,那是不可原谅的。

《城南旧事》,一个小女孩用清澈的眼眸看世界,不得不让心沉浸在她心灵的童年里,也一直沉浸在自己心灵中的童年中……唤醒了那五光十色、朦胧而又耀眼的斑斓。

城南旧事读后感15

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副素雅、淡泊、简约的水墨画。

合上《城南旧事》的扉页,回想英子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她对北京那刻骨铭心的乡思和沉甸甸的怀念都渗透在这本书中,她以朴素的写实风格展现了上世纪20年代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

无论是第几次阅读《城南旧事》,总会使我产生共鸣。从《城南旧事》这本书中,我能学会坚强,领悟智慧,品味那纯洁无暇的美好和孩童待人的纯真善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不知不觉地感受书中美好的情感,精深的智慧的熏陶。本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以朴实纯真的笔调,以梦境般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充满老北京风味的童年,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令人余味无穷。这本书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它能唤醒人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使忙碌于生活的成年人也能回忆起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从英子身上找到自己年幼时天真可爱的影子,在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世界对我们来说和成年的时代迥然不同,童年时代的太阳炽热得多,草要茂盛得多,雨要大得多,天空的颜色要深得多,而且觉得每个人都有趣得多。

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只有欢声笑语还必定要经历一些历练。在书的最后,英子的爸爸因病去世,英子真正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盼望长大却又对长大充满恐惧,怀念被周围人当成孩子对待的日子,这正是每一个孩子长大过程中特有的苦恼,虽然有些人都随着我们成长的痕迹,不见了影子。可我们的童年并没有失去,童年的种子在未来岁月中将会成熟,成为一首美丽的诗,美和善的东西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他们永远活在故事和歌曲中。

成长伴随的伤痛记忆风干在时光里,成长有好时光,有坏时光,但未来总是充满希望,年少雀跃的心总是向着阳光!

《城南旧事读后感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